草逼一级片 , 天天在线综合 , 亚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青草,国产高清对白,91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48)簡介

2018-08-28 11:15:04 經傳天璣(百家號)  點擊量: 評論 (0)
為了更好的開展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工作,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于2011年11月首次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籌建“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一、組建歷程

為了更好的開展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工作,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于2011年11月首次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籌建“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2013年3月,國家標準委正式批復籌建該技術委員會,并委托國家發(fā)改委牽頭組織籌建工作。在國家發(fā)改委的指導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具體負責籌建工作。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準備,2014年4月,國家標準委正式批復國家發(fā)改委成立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48),主要負責碳排放管理術語、統(tǒng)計、監(jiān)測;區(qū)域碳排放清單編制方法;企業(yè)、項目層面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低碳產品、碳捕獲與碳儲存等低碳技術與裝備;碳中和與碳匯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對口國際標準化組織二氧化碳捕集、運輸與地質封存技術委員會(ISO/TC265)和環(huán)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及相關活動分技術委員會(ISO/TC207/SC7)。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國家發(fā)改委負責日常管理及標準立項、報批等業(yè)務指導,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lián)合承擔秘書處,負責具體工作的運行管理。

二、委員構成

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27名委員組成。其中,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有13名;來自政府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學會)的人員12名;來自檢測機構、認證機構的委員2名。

該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為國家發(fā)改委氣候司蔣兆理副司長。副主任委員為原國家發(fā)改委氣候司的孫翠華副司長、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的王越薇副司長、工信部節(jié)能與綜合利用司的高東升副司長、清華大學的何建坤教授。秘書長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huán)境分院的林翎院長,副秘書長為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于潔處長。

三、標準制修訂情況

截至目前為止,TC548標委會立項的標準制修訂計劃共包括26項,其中行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標準12項、項目減排量核算標準3項、核查系列標準6項、低碳產品系列標準3項、單位產品碳排放限額標準2項。

2015年11月,標準委正式發(fā)布11項首批碳排放管理國家標準,包括:

(1) 工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碳排放核算與報告通則

(2)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水泥生產企業(yè)

(3)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電解鋁生產企業(yè)

(4)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電網企業(yè)

(5)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發(fā)電企業(yè)

(6)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鋼鐵生產企業(yè)

(7)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化工生產企業(yè)

(8)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鎂冶煉企業(yè)

(9)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民用航空企業(yè)

(10)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平板玻璃生產企業(yè)

(11)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 陶瓷生產企業(yè)

本次批準發(fā)布的工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以及發(fā)電、鋼鐵、民航、化工、水泥等重點行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共11項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實現(xiàn)了我國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該批標準針對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算什么,怎么算”提出了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要求,將為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推動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降低企業(yè)碳減排成本、引導企業(yè)低碳轉型提供技術支撐。該批標準制定過程中,充分吸納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經驗,同時參考了有關國際標準,有效解決了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tǒng)一等問題,符合我國的實際需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我國政府的堅定立場。首批碳排放管理國家標準的發(fā)布,是我國落實低碳戰(zhàn)略,推動實現(xiàn)我國碳排放總量控制,達成減排目標的又一重要步驟,彰顯了我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踐行綠色低碳發(fā)展的行動力度。

大云網官方微信售電那點事兒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